佛之十號

南無

南 無
Nang Ma-oh

梵語曰︰Namah-Namo,又音譯作南牟,南謨,那謨,納慕,娜母,南忙,那模,曩謨,納莫,曩莫。意譯曰歸命,敬禮,歸禮,救我,度我等。是眾生向佛至心歸依信順之語也。若佛對佛而稱南無者,驚怖之義,謂生死之險難甚可驚怖,應悉救濟之也。
按廣韻十一模部:「無莫胡切,南無出釋典。」南無之無音模,與有無之無不同。
穆天子傳曰:「膜拜而受。」一言曰膜,兩言即南無也。
玄應音義六曰:「南無或作南謨,或言南摸,皆以歸禮譯之。言和南者訛也。正言煩談,或言槃談,此云禮也,或言歸命。譯人以義安命字。」
慧苑音義上曰:「南無,此云敬禮,又云南忙。」
義林章四本曰:「古言南牟,即是敬禮。應言納莫,或納慕。若言伴談或云伴題,此云稽首,亦云禮拜,亦云敬禮。訛為和南。」
仁王經良賁下曰:「娜謨,此云歸命。」
釋門歸敬儀下曰:「言南無者,經中云那謨,婆南等。傳梵訛僻,正音槃談,唐言我禮也。或云歸禮。歸亦我之本情,禮是敬之宗致也。或言歸命者,此義立代於南無也。理事符同,表情得盡。俗有重南無而輕敬禮者,不委唐梵之交譯也。」
涅槃經疏二曰:「南無,或言救我,或言歸命,或言屈膝。」
嘉祥法華經義疏四曰:「南無者,歸命也,救我也。」
法華文句四曰:「南無,大有義。或言度我,度我可施眾生。若佛答諸佛度我,義不便。五戒經稱驚怖。驚怖者,正可施也。生死險難,實可驚怖。以大救之不得以小濟之,驚怖施佛可也。故文云喜稱南無佛。喜者得救物儀也。
五戒經文云歸命。悉施眾生耳。
善導觀經疏一曰:「言南無者,即是歸命。亦是發願迴向之義。」
名義集四曰:「南無或那謨,或南摩,此翻歸命。」
大日經疏十曰:「娜母,歸命也。」
釋氏要覽中曰:「悲華經云:佛言:南無者,此決定諸佛世尊名號音聲。
唯識鈔云:梵語南無,此翻為名,即是歸趣之義也。或云那摩,或曩謨,皆梵音訛也。」

世尊

薄 伽 勃 地
Baha Ga Ba Ta-eh

如來十號之一。梵語曰︰路迦那他Lokana^tha,譯為世尊,或婆迦婆Bhagavat譯為世尊。佛之尊號。以佛具萬德世所尊重故也。又,於世獨尊也。阿含經及成實論以之為佛號中之第十,以具上之九號,故曰世尊。涅槃經及智度論置之於十號之外。
智度論二曰:「路迦那他,秦言世尊。」
淨影大經疏曰:「佛具眾德為世欽仰,故號世尊,若論胡音樓伽陀伽此云世尊也。」
探玄記九曰:「以佛具三德六義,於世獨尊,故名世尊,即梵名婆伽婆。」
佛說十號經曰:「天人凡聖世出世間咸皆尊重,故曰世尊。」成實論一曰:「如是九種功德具足,於三世十方世界中尊,故名世尊。」

如來

跢 他 伽 哆
Ta Tuh-ahr Ga Ta-ahr Ya-ahr

梵語曰︰多陀阿伽陀Tatha^gata,譯言如來,佛十號之一。如者真如也,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之故,名為如來。是真身如來也。又乘真如之道來三界垂化之故,謂之如來。是應身如來也。又,如諸佛而來,故名如來。此釋通於二身。
成實論一曰:「如來者,乘如實道來成正覺,故曰如來。」
轉法輪論曰:「如實而來,故名如來。(中略)涅槃名如,知解名來,正覺涅槃故名如來。」
智度論二十四曰:「如實道來,故名為如來。」
勝鬘寶窟上末曰:「如來者體如而來,故名如來。又如諸佛來,故名如來。問:體如而來,故名如來。此是應身,何有來義?真如法身。云何有來?答:如本隱今顯,亦得稱來。」
大日經疏一曰:「如諸佛乘如實道來成正覺,今佛亦如是來,故名如來。」
行宗記上一之二曰:「真如平等,體離虛妄,故曰如實。乘履此法出現利生,故得此號。」
秘藏記本曰:「如來謂成佛以後悲願力故垂化也,乘如而來故曰如來。」
教行信證四曰:「真如即是一如,然者彌陀如來從如來生示現報應化種種身也。」又梵云修伽陀(Sugata),譯言如去,又譯好去,是如實去生死之義也,故如來如去相對,則如去者向上自利,而如來者向下利他也,以此二名顯佛之無住涅槃。餘見多陀阿伽陀條。

應供

Ra-ha Ta-eh
囉訶 羝

梵語曰︰阿羅訶Arhat,譯曰應供。斷一切之惡,應受人天之供養者。
智度論二十四曰:「應受一切世間供養,故名為應供人。」
大乘義章二十末曰:「外國名為阿羅訶也,此云應供。如來諸過悉已斷盡,福田清淨,應受物供,故名應供。」

正遍知海 (正等覺)

三 藐 三
Sa-anm Ma-ya Ka-sa-anm  

佛之正遍知,深廣而不可測量,故譬之於海。觀無量壽經曰:「諸佛正遍知海,從心想生。」往生論註上曰:「正遍知者,真正如法界而知也。法界無相,故諸佛無知也,以無知故無不知也,無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。是知深廣,不可測量,故譬海也。」觀經妙宗鈔上曰:「三智融妙名正遍知,無量甚深故喻如海。」

菩 陀
Ba-ou Dahr-daha-ahr  

梵語曰︰Buddha,佛陀之略,又作休屠、佛陀、浮陀、浮圖、浮頭、勃陀、部陀、母陀、沒馱。譯言覺者,或智者。覺有覺察覺悟之二義,覺察煩惱,使不為害,如世人之覺知為賊者,故云覺察,是名一切智。覺知諸法之事理,而了了分明,如睡夢之寤,謂之覺悟,是名一切種智。自覺復能覺他,自他之覺行窮滿,名為佛。自覺者,簡於凡夫,覺他者簡於二乘,覺行窮滿,簡異於菩薩。何則?以凡夫不能自覺,二乘雖自覺而無覺他之行,菩薩自覺覺他而覺行未為圓滿故也。又以知者既具足二智而覺知一切諸法,了了分明故也。南山戒本疏一曰:「佛,梵云佛陀,或云浮陀、佛[馬*太]步他、浮圖、浮頭。蓋傳者之訛耳。此無其人,以義翻之為覺。」
宗輪論述記曰:「佛陀梵音,此云覺者,隨舊略語,但稱曰佛。」
佛地論一曰:「於一切法,一切種相,能自開覺,亦開覺一切有情。如睡夢覺醒,如蓮華開,故名佛。」智度論二曰:「佛陀秦言知者,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,菩提樹下了了覺知,故名佛陀。」同七十曰:「佛名為覺,於一切無明睡眠中最初覺故,名為覺。」
法華文句一曰:「西竺言佛陀,此言覺者、知者,對迷名知,對愚名覺。」
大乘義章二十末曰:「佛者就德以立其名,佛是覺知,就斯立稱。覺有兩義:一覺察,名覺,如人覺賊。二覺悟,名覺,如人睡寤。覺察之覺對煩惱障,煩惱侵害事等如賊,唯聖覺知不為其害,故名為覺。
涅槃云:如人覺賊,賊無能為,佛亦如是。覺悟之覺對其知障,無明昏寢事等如睡,聖慧一起,朗然大悟,如睡得寤,故名為覺。既能自覺,復能覺他。覺行窮滿,故名為佛。言其自覺簡異凡夫,云覺他者明異二乘,覺行窮滿彰異菩薩。」
善見律四曰:「佛者名自覺亦能覺他,又言知,何謂為知?知諦故,故名為佛。」
仁王經上曰:「一切眾生,斷三界煩惱果報盡者名為佛。」

明行足( 明行圓滿)

Va-ee Dahr-ya-ahr Jia Ra Na Sa-anm Par Nang Nang-arh

梵語曰︰婢侈遮羅那三般那Vidya^-caran!a-sam-panna。依涅槃經之說,明者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,行足者,腳足之義,指戒定慧言。佛依戒定慧之腳足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故名明行足。又依智度論之說,明者宿命,天眼,漏盡之三明也,行者身口意之三業也,足者滿足之義。三明者,滿足身口意之三業,故名明行足。
涅槃經十八曰:「明者,名得無量善果,行名腳足。善果者,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腳足者,名為戒慧。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故名明行足也。」
智度論二曰:「婢侈遮羅那三般那,秦言明行足。云何名明行足?宿命,天眼,漏盡,名為三明。(中略)行名身口意業,唯佛身口意具足。餘皆有失,是故名明行足。」

善逝


Sa-ou Ga Ta-ahr  

梵語曰︰須伽陀Sugata,譯曰善逝,又曰好去。諸佛十號之一。十號之第一曰如來,第五曰善逝。如來者,乘如實之道而善來娑婆界之義,善逝者,如實去彼岸不再退沒生死海之義,以此二名顯來往自在之德。
智度論二曰:「佛一切智為大車,八正道行入涅槃,是名好去。」
大乘義章二十末曰:「言善逝者,此從德義以立其名。善者名好,逝者名去,如來好去,故名善逝。」菩薩持地經一曰:「第一上昇,永不復還,故名善逝。」(第一為涅槃)。

世間解

La-oh Ka Va-ee Dahr

梵語曰︰路迦憊Lokavid,或譯知世間。又譯世間解。知世間有情非情之事也。
智度論二曰:「路迦憊,路迦秦言世,憊名知,是名知世間。知二種世間:一眾生,二非眾生。」
淨影大經疏曰:「世間解者,是化他智。善解世間,名世間解。」

無上士

Ah Nang-ou Ta-ta Ra

梵語曰︰Anuttara,佛十號之一。無上之士夫也,人中最勝無有過之者,故云無上士。
涅槃經曰:「有所斷者名有上士。無所斷者名無上士。」
涅槃經八曰:「如來者,名無上士。譬如人身頭最無上,非餘肢手足等也。佛亦如是,最為尊上,非法僧也。」
智度論二曰:「涅槃法無上,佛自知之。(中略)如諸法中涅槃無上,眾生中亦無上。」大乘義章二十末曰:「士者,人之別稱,人中最勝。餘不能加,名無上士。」

調御丈夫

   Par-ou Ra-ou Sha Dahr Ma-ya Sa-ahr Ra Tuh-ee 

梵語曰:富樓沙曇藐婆羅堤Purus!a-damya-sa^rathi,佛能調御一切可度之丈夫,使入修道也,佛雖亦化女人,今從尊而唯謂為丈夫。
智度論二曰:「復名富樓沙曇藐婆羅提,富樓沙秦言丈夫,曇藐秦言可化,婆羅提秦言調御師,是名可化丈夫調御師。佛以大慈大悲大智故,有時軟美語,有時苦切語,有時雜語,以此調御令不失道。(中略)問曰:女人佛亦化令得道,何以獨言丈夫?答曰:男尊女卑故,女從男故,男為事業主故。」

天人師

Shia-ahr Sa Ta-ahr Dahr-eh Va Ma Nang-ou Sha Ya-ahr Nang-ahr-anm

梵語曰︰舍多提婆摩菟舍喃Devamanus!yas/a^str!,為天與人之教師,故名天人師。
智度論二曰:「復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。舍多秦言教師,提波言天,摩菟舍喃言人,是名天人教師。云何名天人教師?佛示導是應作是不應作,是善是不善,是人依教行,不捨道法,得煩惱解脫報,是名天人師。問曰:佛能度龍神等墮餘道中生者,何獨言天人師?答曰:度餘道中生者少,度天人中生者多。」

(地藏經中佛十號的翻譯順序)如來、應供 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 、無上士 、調御丈夫 、天人師 、佛、世尊 。

在原悉曇文中則以南 無、世尊、(釋迦牟尼、阿彌陀)、如來、蘇 跢、應供 、正遍知海 (正等覺)、菩 陀之順序。而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 、天人師則少見於佛之尊號中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