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讀〝憨山大師夢遊集〞
筆記〈一〉

一、前言   

此刻乃結夏安居期間,戒靜除了隨眾共修之外,不禁想起了明末四大師之一的憨山大師。於是隨即到圖書室找到了憨山大師夢遊集〈共四冊〉,作為自己安居中自修的功課。每天固定時間恭讀大師開示的法語,倒也充滿法喜,不禁想到了〝居士林〞的佛友們,於思惟之際乃隨緣作筆記,願將大師的甘露法語傳達給各位,讓我們在〝菩提道上〞相互勉勵,加強學佛的信念,甚至徹底遵從大師的教誨,發無上心,進趣菩提。阿彌陀佛!

 

二、簡介憨山大師   

憨山大師,明朝末年浙江金陵人,俗姓蔡。宿植善根,十九歲就出家,法號德清,字號澄印,晚年時則自號〝憨山老人〞。大師出家之後就相當精進,不但用功念佛,而且上五臺山修習禪定;於三十二歲時為報父母恩,不惜以刺血方式書寫大方廣佛華嚴經呢!   

明神宗萬曆十年〈西元一五八二年〉時,大師年三十七,皇太后非常尊崇大師,且賜銀建寺,封〝海印寺〞,於牢山〈位在山東省〉,大師開始弘法度眾十餘年。然而也因此遭奸人陷害,乃誣告大師為〝私造寺院〞之罪,且命令還俗並發配從軍於雷州〈現今廣西省〉,此時大師已五十歲。可是大師不但不因此失其道念,相對的更以儒士的身份隨緣為眾說法,而且還利用時間造論註疏,包括楞伽、楞嚴等經典。這樣的生活將近過了二十年的歲月。   

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〈西元一六一四年〉,大師終於接到了恢復僧人身分的聖旨。此時大師離開雷州返鄉之際,經過了廬山,因緣成熟而結庵於五乳峰下,並效法晉朝慧遠大師,大力宏揚淨土法門。   

最後幾年的時間,大師的度生弘願終於圓滿了,只因接受禮請到禪宗六祖大師的曹溪道場駐錫,不但興復清規,更重整道場,培育僧才。直至明熹宗天啟三年〈西元一六二三年〉十月,大師預知時至,事先向大眾告假,沐浴之後焚香祈願,隨即端身正坐,念佛生西,就在此時天空出現了一大片的毫光,大師享世壽七十有八齡。

 

三、大師示優婆塞結念佛社   

翻開夢遊集第一冊,戒靜將逐次為大家說明大師如何以修解脫道來度化眾生,願藉此作為我們的指歸,更願當下觀想此時此刻我們都是接受大師最直接教化的有福眾生!   

這篇文首先應知乃大師為一群前來聽經聞法的優婆塞〈十餘人〉所作的開示。今摘錄如下:   

憨山大師說「惟吾佛住世,說法利生,四眾人等,各皆得度,隨機教化,各有方便,普令獲益。譬若時雨,三草二木,無不蒙潤,隨分充足,各得生長。是故法有千差,源無二致。然以佛性而觀眾生,則無一生而不可度;以自心而觀佛性,則無一人而不可修。但眾生自迷而不知,又無真正善知識開導,故干墮沉淪,枉受辛苦耳。」   

此段文,足以讓我們體會大師度化眾生的情懷,猶如我們佛陀之悲愍眾生一般。於此更言及了真正善知識的重要。也就是說,眾生皆有佛性,人人皆可成佛,此事我們學佛的弟子都知曉,但卻無能力推翻愚痴顛倒的心態,更遑論是跳出六道輪迴的轉盤了。因此,真正善知識所扮演的角色的確是不可少呢!畢竟只有善知識是過來人,懂得指導我們如何踏上菩提大道,真正學習出世之法,永斷生死。   

就在當時大師面對著前來聽法的在家弟子,不但說法令其深具信心,且以身為善知識的職責傳授大家受持五戒,成為正式的優婆塞。當然主要的是來聽法者皆具足樂法精神,且親自請求受戒的教誨,基於此,大師見其精神之可嘉,學法之熱忱,於是就授以念佛法門,讓大家能於持戒清淨之際,精進念佛,往生西方淨土。   

大師說:「余哀其未悟,愍其不達進修自度工夫,因援以念佛三昧,教以專心淨業,痛厭苦緣,歸向極樂。月會以期,立有規制,以三時稱名,禮誦懺悔為行,欲令信心日誠,罪障日消,必以往生為願,果能此道,雖在塵勞,可謂生不虛生,死不浪死;豈非真實功行哉!」   

此刻讀了大師的開示,相信對我們來說真是莫大的鼓勵。因為大師談到了組織念佛會精進共修的必要性。其中最應體證「專心淨業,痛厭苦緣,歸向極樂」,修持淨土法門必備的三資糧─信、願、行,在此詮釋無遺。所謂「專心淨業」,可說是修行人的最初步,也是最後一步,怎麼說呢?根據《佛說觀無量壽經》的內容談到了佛陀為韋提希夫人〈佛世時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的皇后〉,說明往生西方淨土的必備條件。佛陀說:「我今為汝廣說眾譬,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;欲修淨業者,得生西方極樂國土。欲生彼國者,當修三福:一者,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二者,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。三者,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。如是三事,名為淨業。」佛告韋提希:「汝今知否?此三種業,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。」   

以上經文,讓我們知道了大師希望大家專心修學淨業的用意,亦即大師悲心的表現。要我們肯定自己具足清淨本性的殊勝,成佛都不成問題,何況是往生西方呢?只不過要想真正〝專心淨業〞,可不容易!此刻當然必須具足〝痛厭苦緣〞的意念,以及充滿著〝歸向極樂〞的志願。因為我們的心念若無法深切的產生厭離娑婆業塵的一切苦緣,那就無法真正產生欣羨極樂淨土殊勝的心願了;所以說,學佛的人絕不能缺少善知識的指導。有了善知識,我們就能安然走上實修的路程。而大師真是我們的善知識!以簡明的方式提出大家共修的殊勝∼組織念佛會。期望大家能精進辦道,不但三時念佛,甚至還得禮佛、誦經,勤求懺悔,以達罪障日消,往生有分之境界。也唯有如此,才真不枉來此人間走一遭吧!   

最後大師以超然的語氣開示:「然佛者覺也,即眾生之佛性,以迷之而為眾生,悟之即名為佛。今所念之佛,即自性彌陀,所求淨土,即唯心極樂。諸人茍能念念不忘,心心彌陀出現,步步極樂家鄉;又何必十萬億國之外,別有淨土可歸耶!所以道:心淨則土亦淨,心穢則土亦穢,是則一念惡心起,刀山劍樹樅然;一念善心生,寶地華池宛爾。天堂地獄,又豈外於此心哉?諸善男子,各諦思惟,應當痛念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,一失人身,萬劫難復,日月如流,時不可待。儻負此緣,當面錯過,大限臨頭,悔之何及。各自努力,珍重珍重。」   

上文乃大師以懇切語叮嚀大家,可別忘了人生無常,當更珍惜今生難得的人身,難聞的佛法,以及甚難遇逢的善知識。所以我們此時應下定決心依教奉行,把握目前擁有的一切福德因緣,精進修行,莫忘學道初心,確實修持心地法門。相信大師當垂憐我們,攝受我們,讓我們有足夠的能耐接受一切的考驗,具足堅定的信念,老實念佛,真正發願求生極樂淨土,是為所願。

 

四、後記   

戒靜讀大師開示,內心感動不已,早就想提筆摘錄,惟恐有失其實,更怕對大師失禮。但是本著對大師的仰慕尊敬,甚至願學習大師弘法護教的精神,也就不惜冒著失禮之過隨緣筆記。懇請大師於常寂光中,接受三寶弟子戒靜的虔誠懺悔;更祈大師慈光注照我們,在〝菩提道上〞一路行來,也無風雨也無晴;有的只是滿心的法喜,以及無盡的感恩。阿彌陀佛!   

三寶弟子戒靜於隆峰寺息齋

 

 

 

法源法園法緣法圓法援
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