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喜

S. H. Yao

一般人總認為修行必須要苦行,我則認為眾生基本是追求快樂的,修行也是為了能離苦得樂,只是在不同的階段與層次上,對苦與樂的定義有所不同。當我們看到一個修行者,放下世間的享樂,我們會以為他選擇了苦,其實他是看破放下了這世間短暫幻滅的小樂,而在尋求能離世間苦的「極」樂。曾經在一本英文書中看到: 「你若想知道你是在哪個階段,只要觀察是什麼能給予你快樂。」

在大自然中,成熟蔬果的香甜,是在指引這是可滋養我們的食物。苦澀通常都是難以入口。眾生活在大自然中,直覺反應常常就有自然的保護。

記得去年底我們第一次舉辦「悉曇古音大悲咒研習」,當時給我最強烈的感受,就是自己和全體學員們發自內心的那份喜悅。那時大家還不熟悉,而且全都來自不同的生活環境和背景,全部事前事後的工作,每位都自動自發,歡歡喜喜的發心及參與。兩整天歡愉的學習和相處,結束後大家還聚在會場久久不捨離去,我想當時參加的學員們都能有所體會。除了佛菩薩的加祐外,這一定就是所謂的「法喜充滿」了。

我們每月的共修聚會時,每次都能感受同樣的喜悅,大家時時在期盼著下一次的到來。有好幾位更是從遠地而來,而且每月必到,一次不漏。我們聚會時都是很單純的共修事項,如禮佛、唸咒、打坐、學習咒語、心得分享等,是什麼帶給我們這強烈的喜悅感,我不很確定,但感受確是真實的。共修能有彼此鼓勵精進修學的力量,但我認為是那從心底深處散發出的喜悅感,聚集了我們求上進的心,讓我們在佛道上彼此幫助,彼此成就。

平日我們在幫劉老師作資料整理時,更是常常感受身心愉悅。這世間難得的喜悅,是個很難抗拒的力量。既然認為這是人生道路的指引,我也就歡欣隨喜的去隨順它,作我能作該作的事,利益他人,同時也將利益了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