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苦

Olivia Wang

“九一一”一週年的晚上,我去東西書局聆聽丹津˙葩默的演講。這位出生於英國,在海拔13200呎喜馬拉雅山雪洞閉關12年的藏傳佛教女尼,一直是我心靈照明燈塔,能夠親近這位發光的修行者,我真是既感激又興奮,心動不已。

當晚她講的字字句句都緊扣我的心田,現在請容許我分享兩個讓我低迴自省的片段:
其一是她描述許多喇嘛從西藏逃到尼泊爾,除了要適應氣候的差距,還要自己討生活。有些喇嘛從事打石頭的工作,在施工建造公路旁,把大石塊打成中石塊再打成小石塊,以作路基。在世人的眼中,這些露宿路邊、做著粗重呆板工作的喇嘛是一無所有的苦不堪言,但這些喇嘛們一邊敲石頭,一邊念著 Mantra,開心自足。

再來的一段是有人問她為什麼要辦女尼學校?她回答:「我想讓那些年輕的尼姑們,能受到我年輕時沒受到的教育。」

丹津˙葩默在她二十歲時離開英國去求法,在以男性為主群,女修行者只落得在廚房煮食的環境中,艱苦地摸索她的道路。她說在雪洞修行的十二年是她這一生最快樂的日子。當初她為了要繼續獨自修行?還是辦女尼學校?頗思前想後一番。

一個機緣,有位看手相的幫她參詳(對她不排拒又不掩示算命的平易近人,我很欣賞)算命的說:「妳要繼續修行?嗯,很好呀!要辦女尼學校?嗯,也很好呀!」大家聽了都會心的笑起來。

她請教天主教的修女們,她們給了一句話,就讓她做了辦女尼學校的決定:「妳要讓自己修煉、完美,光用絲綢是不行的,妳要用磨沙紙 sandpaper。」

於是女尼學校這張磨沙紙,督促丹津˙葩默在印度耕耘另一番天地。她對那些年輕的女尼們充滿無限信心及期望:她們都是未來傳法的導師。為了籌款,她利用印度每年兩個月淫雨季節去世界各地賣書、簽名、演講。她在九年中只募到五十萬,她不氣餒,只說:「這一定有祂的用意」。

分享到此,我且先暫停有關丹津˙葩默對我所產生的衝擊。講講昨天和大學老友的相聚吧!

我們有二、三十年沒碰頭了,老同學問候、補充這分別歲月各自遭遇及心歷路程。突然,老同學問:「妳剛來美國時吃了苦吧?」

我當時愣了一下,因為我有太多回答了,不知從何說起。我想這也是老同學自己心理的反映,想找共鳴。

我結巴的問:「這要看妳對吃苦的定義是什麼?」

她說:「吃苦就是妳要上學呀,跟不上呀很辛苦,又要打工呀,結婚又要管家帶小孩呀,很辛苦!工作作得好,還是被遣散,反正就是妳要很努力,沒有現成的好康就是了。」

我聽了她的定義就說:「哦~這些人生歷練一定難免的嗎,沒什麼吃苦不吃苦。」另一方面我在思量,要如何把丹津˙葩默這類人們的故事簡單扼要說給她分享。